萬幸!失聯5天高中女生已找到,系負氣離家出走。網友:細思恐極
分類: 最新資訊
潛能詞典
編輯 : 潛能
發布 : 05-11
閱讀 :212
人們有種慣性思維,失聯多日的中小學生,多數等來的是噩耗。萬幸的是,南充一名16歲高一女生,失聯第五天,被警方找回!不得不說,算是家長幾天焦灼之后的喜訊。5月10日,南充公安發布情況通報,5月9日20時許,民警在達州警方協助下,在萬源市將女孩成功找回。經了解,女孩系與家人發生矛盾,負氣離家出走。目前,在相關專業人士對女孩進行心理疏導后,女孩已交由其父母照看。喜訊無疑為擔憂她的家人和網友帶來了極大的寬慰。然而,人們也在追問,為什么中小學生動不動就給家長來一個失聯?這來源于學生階段的逆反心理。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期,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,同時也是價值觀、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。在這一階段,學生開始逐漸形成自我意識,希望擺脫對成人的依賴,追求獨立和自主。這種自我意識的增強,使得他們在面對家長、老師等權威人物時,容易表現出反抗和抵觸的情緒,即所謂的“逆反心理”。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種心理現象,它既可能表現為對家長、老師的言行舉止的抵觸,也可能表現為對規則、制度的不屑一顧。這種心理現象的產生,一方面是因為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自我、認識自我,另一方面也與家庭、學校等外部環境的壓力有關。老師受過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學習訓練,知道學生異常的舉動是怎么回事,知道此時不能再次刺激學生。而我們的家長,忘記了自己的當學生時的逆反舉動,強行用家長的身份,爹味的說教甚至打罵,企圖壓服孩子,就很容易造成孩子負氣離家出走,逃避那讓他生厭的人和事。媒體報道配圖遇到孩子出現反抗抵觸的情緒怎么辦?一是學點心理學,知道這是孩子出現了逆反心理,是孩子在形成自我意識,希望擺脫家長的干預,是一件好事。此時家長不要再刺激孩子,而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需求,聽取孩子的訴求,給予足夠的理解和支持。(源自九派新聞等媒體)二是轉換角色,由家長變為“朋友”。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,不要輕易否認和打斷,找出困擾孩子的問題所在,幫助他們解決困難。待孩子抵觸情緒平復之后,再來加以引導和教育。三是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學習壓力。現在的高中生在學校就有很大的學習壓力,月考公布分數,老師把分數貼到教室里,每天上不完的課,做不完的作業,老師幾乎天天在講分數和學習的意義,已經夠可憐的了,回到家里還要聽家長嘮叨,當然不高興了。高中生在家,家長還是多和孩子聊聊天,讓孩子在家有一個溫馨的環境放松一下好了。網友說細思恐極。找到之前,她父親強調“事發前沒有任何異常”,不論是家長撒謊掩飾,還是遲鈍沒覺察,都是細思極恐的一件事。別的離家出走,家長大多都會向警方和大眾坦誠事發前是否有爭吵等情況,這個家長卻說事發前沒有異常。我們希望是家長掩飾,而不是家長遲鈍,沒有感覺到孩子的異常,或沒有把孩子的逆反舉動當成天大的事,不然,女孩或還有更激烈的逆反舉動,讓家長追悔莫及。總之,作為家長,還是要多學習一點教育學和心理學,了解孩子在各個年級階段的心理特點,家長要理解這些特點,是孩子在成長階段的正常現象,采用科學的辦法加以應對,助力孩子健康成長。在探討了高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家長應對方法后,我們不難發現,理解和尊重是溝通的關鍵。然而,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,他們的成長之路也充滿了未知和挑戰。那么,作為家長,您是否也遇到過孩子逆反舉動的情況?您是如何處理的呢?是否有哪些成功的經驗或者困惑,歡迎與我們分享。(圖源網絡,圖文不相關,侵聯刪)